close

去年的秋天某日;收到瑞士團友於今年5月一起遊德國的邀約。讓原本已經有計畫旅遊德國卻不是今年出遊的老婆-以提早在今年定案。其間在大家熱烈討論後結果行程出爐,但我們指定的領隊卻無法與我們同遊德國。旅行社當然是選擇華友; http://www.mitravel.com.tw/index.php?mitravel

我對德國印像只有城堡美景;如新天鵝堡、柏林圍牆及黑林森。

購買物品;百靈油、RIMOWA、水果軟糖及雙人牌。

在行前說明會中有提到土航登機限制,讓老婆要重新安排行李及手提。

行李須知;託運行李總重不超過 30kg(商務艙40kg),手提行李乙件不超過 8kg(商務艙2件),大小限制為 55x40x23cm。女用小包和手提電腦不計,一般後背包,航空箱,運動提袋皆各視為乙件。

天氣就用手機APP查詢,德國夏秋文際大致在15~27度,早晚溫差較大。行程中要上楚格峰就要帶上厚外套。

還有每間房都會有乙台WIFI機(500m/天),每人也會有耳機接收器。行程結束後都要歸還。

個人旅行用藥要帶齊以及好心情。

德國飲食口味偏鹹,青菜樣式較少,以肉類為主。

 

第一天 

台北-伊斯坦堡

有新鮮的第一次,有受不了的浪漫,有特殊的文化體驗,日耳曼之旅從此開始。

與老婆一同搭高鐵至桃園和大家會合。在車站等待時她胃口大開就找到不二家的杯子起司蛋糕,還真的好吃。

到了高鐵桃園站就嘗試搭乘桃機捷運。到機場二航廈要17分鐘,等車...就不用多說了...10分鐘。

到了集合地點後並與早到的朋友就到B2找位子吃晚餐,時間差不多了就上樓與領隊會合。

領隊協助我們辦理登機手續及託運行李,並發給大家耳機及WIFI機。初次與領隊見面,發現Barbara處理事情有條理順序,相信這趟旅行是一路順暢。

原本打算辦理快速通關手續,看到滿滿一堆排隊人潮,還要等41位才會輪到我們,算算時間就...算了,暫時先不辦理;先出境再說。

搭土航飛往伊斯坦堡,心也跟著起飛。

登機後我和老婆的位子是逃生門旁,前方活動位子很大,原來是 Barbara 提早到機場幫大家安排的位子。座定位後老婆突然跟我說;有位空姐很漂亮,我一看...真的很美,是女版的湯姆克魯斯。手機及相機都在頭上置物箱中懶得拿下來拍。在機上一直睡睡醒醒,座在我後面的老外一直用力的點我椅背後面的瑩幕,原本不想椅背往後靠,被他點到火氣都上來了,只好往後躺了。

第二天

伊斯坦堡-柏林國際機場-( 1小時)波茨坦-(1小時)柏林圍牆

抵達柏林國際機場之後,出發至波茨坦腓特烈大帝的夢想~忘憂宮。

伊斯坦堡飛柏林的737機長對我們真好,著路時用讓大家嚇到清醒方式降落(os;桃園飛伊斯坦堡降落時明明很穩,為何這段就會嚇醒大家),滑行時機上旅客是為自己還活著而為機長鼓掌打氣。

一下機馬上感到溫差,好涼哦!入境時旅客很多...只有路線沒有所謂的排隊。出了機場發現空氣怎會飄著白白小粉塵的東西?

德國遊覽車公司派來的大巴士是33人大座椅型,路上雖然大家還有時差中,領隊很熱心的一直介紹路旁景色,如;希特勒時期所建的看台及腓特烈大帝的歷史

午餐: 忘憂宮西式料理

我們先在忘憂宮的餐廳用午餐,看似普通別野豪宅。

內裝卻別有洞天,我們是用餐專有VIP室,當地歐洲人卻喜愛戶外用餐。到德國第一天第一幕室內裝潢,簡潔實用。我們用當地餐點為三道式,擺盤並沒有華麗視覺(個人基於用餐禮儀,沒有拍),但份量真的很大,以肉類為主食,最後我繼續奮戰...還是吃不完;只吃了5分之4,吃完套餐的挑戰失敗了。

午餐後就挺著肚子跟著導遊小姐散歩去參觀忘憂宮(這句話感覺好像那裡怪怪的)。

忘憂宮:這裡是普魯士王腓特烈大帝作為夏宮興建於1745-1747年的巴洛克兼具古典樣式華麗宮殿。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無憂宮宮殿建築與其寬廣的公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原因為:「無憂宮的宮殿與公園,可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

忘憂公園和忘憂宮殿,從散布在廣大腹地的華麗景點和優美庭園以及內部裝潢各具風格的起居和辦公房廳,可一窺18世紀皇室奢侈和富麗堂皇的生活方式。

出了餐廳門口就出現在眼前的風車磨坊。

風車磨坊:忘憂宮公園內最具有故事性的建築,忘憂宮北方的風車磨坊。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看到一座殘舊破爛的老磨坊下令拆除。惟老磨坊是私人財產,並得到憲法保護不能拆掉,威廉一世大怒,要求把它買下來卻遭到主人拒絕。經過多次施壓協商不成,竟派人將磨坊給拆了。磨坊主人一狀告到地方法院,沒想到法院竟然判決腓特烈威廉一世敗訴,並且判令將磨坊恢復原狀,合併賠償磨坊主人相關損失。面對地方法院的判決,腓特烈威廉一世也不得不低頭。

到了腓特烈威廉二世的時代,磨坊主人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突發奇想要把磨坊賣給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威廉二世接信後感慨萬千,認為磨坊之事關係到國家的司法獨立和審判公正的圖騰,應當永遠保留。他親筆回信並贈錢給磨坊主人的兒子償還債務,將磨坊保留了下來。如今這座磨坊成了德國司法獨立的象徵,代表了一個民族對法律的信念,每年都吸引不少觀光客。矗立著的這座磨坊告訴世界,什麼是真正的司法獨立。

 

仿造巴黎凡爾賽宮而打造的忘憂宮,並沒有凡爾賽宮那樣的規模輝煌 ; 相反地,一層樓高度、 鵝黃色外觀的宮殿本身堪稱小巧玲瓏,不華麗但也不樸素,脫掉了奢華、厚重,這座輕盈的建築真的可算上名符其實的得以忘憂的皇家聖地

宮殿外可看到縮小版仿羅馬梵蒂岡柱式廣場建築。

前方噴水池無法前往,只能遠觀。

 

華友旅行有安排宮殿參觀內部(包含拍照費用)真是貼心,在預約參觀時間裡導遊小姐帶領我們參觀內部的十二間房,每一間都是洛可可風的代表作。

1746年完成的濕壁畫。從皇宮外觀就知道這完全是棟一層樓的建築,所以內部參觀完全沒有上下樓的問題,就是一間一間的看下去書房、大廳、小圖書館、寢宮、畫廊等共12個房間。

    

    

畫上十二生肖的天花板。

在水晶燈下要拍好,壓力還滿大的。

腓特烈大帝非常熱愛長笛,打造出了一間由他演奏長笛的音樂廳。

   

寢室

最後一間豐收的房間忘了拍照,走出門口後看見要參觀宮殿的人,隊伍已經排很長。導遊就帶大家往宮殿另一邊走。雖然導遊很認真在介紹忘憂宮各個建築歷史包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之墓時,我看到忘憂宮另一邊的美景,心中的脫韁野馬就發作了。

忘憂宮的圓頂、圓拱和拱頂都像徵君王制的權威。盡管普魯士王腓特烈大帝不想舖張,還是難掩炫耀的氣息。

忘憂宮前方的花園,而這座花園特別的是種滿了葡萄藤及無花果樹。有別於其他宮殿常見花草庭園設計。且每一片玻璃門罩內都種無花果樹,為了抵擋北德嚴寒的冬季不致於凍死。葡萄藤是從葡萄牙、義大利及法國進口的。

   

無憂宮裡的中國宮,雕像是歐洲匠師想像中的中國人,但可以見到腓特烈大帝時代,啟蒙人士對於很早就理性治國(宗教排除在外,以孔子為宗師)的中國文化的崇拜。

 

忘憂宮裡的公園

參觀忘憂宮結束後,到停車場找我們的巴士,車體及內裝不花俏,但整齊、乾淨及舒適展現了德國民族個性。車牌真的很好記 GG xxxxx後面幾乎可以不用記。

返回德國首都~柏林;柏林從19世紀普魯士開始的德意志帝國一直到20世紀東西德重新統一,一路走來歷經許多血淚和重要歷史事件,統一至今20多年到現在,城市建設和特色都有其獨特之處,是德東行程絕對值得一訪的大城市。

到了布蘭登堡洲與柏林交界的哈弗爾河(Tiefer See),河上搭了一座格林尼克橋(Glienicker Brücke)。領隊Barbara 加場,帶我們參觀這座橋。

跟著領隊參觀湯姆漢克斯演的間諜橋的場景。

格林尼克橋(Glienicker Brücke)橋的名稱來自於附近的格林尼克宮。現在的橋樑已經是第四代橋樑,修建於1907年。但在二戰期間嚴重受損,戰後又進行了大規模重建。二戰後在冷戰期間用於美蘇兩國之間,間諜交換的歷史著名大橋。

 

車行至柏林東火車站(東側畫廊)參觀東、西德時代◎柏林圍牆遺址,長達1.3公里的圍牆壁畫,畫的是對自由的吶喊和渴望,當時東西德人民的無奈和悲傷,僅能從殘存的圍牆一窺究竟。

柏林圍牆原址僅有少部分存留,其餘幾乎被拆除殆盡。有三處較長的存留:一處在尼德爾克爾新納大街,位於波茨坦廣場和查理檢查站之間,長約80米。另一處較長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奧伯鮑姆橋附近,存有大量塗鴉,通常被人稱為東邊畫廊。第三處位於 Bernauer 街北部,為部分重建的圍牆,並在1999年改為紀念場所。一些柏林圍牆的單塊牆體和瞭望塔也分散在城市中。

能夠反映柏林圍牆原貌的場所已經不存在了。許多人將柏林圍牆的碎片視為紀念品,一些牆體的碎片被拿到德國的紀念品商店和網上出售。今天柏林圍牆向東的一側也塗滿了塗鴉,而真實情況下東側為東德邊防軍所守衛,僅在西側存在塗鴉。在柏林市中心遊客較多的區域,市政府用鵝卵石在街道地面上標出柏林圍牆曾經的位置。在大多數情況下,標出的僅是第一道圍牆。在波茨坦廣場兩道圍牆均被標出以使遊客認識柏林圍牆邊防系統的尺度。

由於圍牆美美的塗鴉被其他遊客破壞(被塗鴉嘻哈風的文字),再加上維護費又高,現在先用鐵絲圍牆保護,無法再拍出完整美美的塗鴉,就四週閒逛了一下。

文化遺產的標記代表這面圍牆是真跡,不是重新再建。

就在施普雷河沿岸往奧伯鮑姆橋拍張風景照。團友就問了領隊與導遊,今天空氣中怎麼會有白白小點到處飛?導遊回答;是因為氣侯異常,天氣忽冷忽熱,柳樹為了生存就一次性把種子全發出來。我就了解相機入塵原因。

回程時沒遇到塞車,這次換導遊小姐加場帶我們逛的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由德國大教堂(Deutscher Dom)、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和法國大教堂(Französischer Dom)三座建築所包圍。

在法國大教堂旁邊有間百年的...洗手間(厠所),沒錯就是在右手邊樹木之中的那一小間。

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

宗教活動結束,人潮散了,活動用的架子還在拆,我們來逛正好不會遇到人潮。附近有賣義式冰淇淋還有玩具兵的商店。

HOTEL ADLON KEMPINSKI BERLIN (5*)

對!這就是我們連住二晚的飯店,位在巴黎廣場旁的凱賓斯基阿德龍飯店。而且布蘭登堡門也就在旁邊不到500公尺。聽說這家飯店很容易就客滿。

歷史上的阿德龍飯店曾是歐洲最著名的酒店之一。它於1907年10月24日開業,皇帝、皇后和許多貴族參加開業典禮,此後長期為柏林的社交中心。阿德龍飯店大部毀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殘存的一小部分使用原名繼續營業,至1984年關閉。目前的酒店是凱賓斯基酒店的一座連鎖酒店,於1997年8月23日由德國總統羅曼·赫爾佐克揭幕,是一座按照原建築在原址復建的新建築。

一進入大廳就此景給電呆了,座位都很大且舒適。

給人有一種氣勢的美感。

連在樓梯的裝飾都不會單調,卻給人有種古典美。

房間也很大很舒適,能住到這飯店真的很棒。

連廁所都是獨立的空間。

晚餐:柏林米其林推薦料理

由於時差還在,目前沒什麼太大胃口,還是跟著大家去吃一吃。到了餐廳當然是先點飲料,啤酒當然是不能錯過的,大家一面聊天一面吃還有一面在點頭(快睡著了!),結果我和大部份團友都被主菜給打敗了(份量還是很大)。用餐完畢後我們就散歩回飯店,順便認識飯店附近的道路。晚上10點才會天黑,我體力及精力已經在低點了,沒辦法去拍布蘭登堡門的夜景,就上床找周公下棋去了。

 

第三天 

柏林~貝爾加蒙博物館+柏林市區觀光

早上大約2~3點就醒了(時差在調整中),天還沒亮就繼續懶床到4~5點就起來整理裝備出門拍巴黎廣場的晨景。

   

悠閒的走出飯店門口,就看到巴黎廣場及布蘭登堡門。

昨天聽領隊說布蘭登堡門圍牆會拆掉,早上一看...真的還沒拆。有點失望沒辦法拍出整體美。

在這裡花了許久時間,想辦法拍出門的全貌。今天早上就沒走遠了。

帶一些些失望逛回飯店,飯店的餐廳景色真是迷人。此時座在這裡來杯咖啡及早餐,真的很享受。

悠閒的逛完飯店附近櫥窗商店後,就走回飯店補拍昨天漏掉的場景(昨天下車時門口有一群記者排一列不知道在等那一位名星或政要?),走回飯店門口時發現都會停各式名車。

一進飯店的場景,雖然有點單調但不失隆重。

再往前走到中間咖啡廳中間往上拍的屋頂(我喜歡的造型),此時看到一位帥哥從飯店門口處走進來,而且跟每位飯店工作人員打招呼,給人感覺很親民,腦袋空空的我看著那位帥哥(真的很帥,看起來比我年輕),他用手式說不能拍他,我對他笑笑示意不會拍他只拍飯店景色,他又示意可以跟他合照(外國式幽默),我還是笨笨的微笑轉身離開(沒人可以幫我拍合照,我又想不起他是誰...沒有跟他合照可惜了),他就走到咖啡廳櫃台跟服務人員打招呼,我聽到現場女性客人興奮有說出;Clooney 的關鍵字(他還馬上用手式告知...不要張揚)。(這事過了幾天後才連想起來,原來昨天的記者是在等他,我腦袋真的很空...)我英文及德文都分不清楚了,會鬧笑話...還是拍我的風景照好了。

早餐:飯店精緻早餐

早餐餐廳也差不多要開始了,就和老婆到E樓層用餐(搶頭香)。務服人員都很專業為我們介紹自助餐點(真的很豐盛),要全部吃過一輪,那真的是要大胃王等級才能辦到。可惜我們早餐習慣吃的比較清淡,魚、肉類就沒有口福了。(嘴跟手都忙於用餐,沒空拍照)

早餐後參觀柏林菩提樹下大道周邊區域;為紀念19世紀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戰爭勝利所蓋的◎勝利紀念塔。

勝利紀念柱(德語:Siegessäule)是德國柏林市區內的一座著名紀念性建築,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普丹戰爭中獲勝而興建,到1873年9月2日舉行揭幕儀式時,普魯士又在普奧戰爭(1866年)和普法戰爭 (1870–71)中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給予雕像新的含義。與原先規劃不同,後來在所謂統一戰爭中的勝利,增加了勝利女神維多利亞青銅雕塑,高8.3米,重35噸。

勝利紀念柱原本坐落於德意志帝國議會(今德國國會大廈)對面的國王廣場(今共和廣場,德語:Platz der Republik)上,1938年到1939年由於希特勒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的需要拓寬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並將勝利紀念柱移至今天的位置(大星角廣場)。

勝利紀念柱是柏林的一個主要景點,每年4-10月的每天上午9:30到下午6:30開放;從11月到3月,每天上午9:30到下午5:30開放。

柏林知名博物館島上-★貝爾加蒙博物館參觀

還好都有預約參觀,不然真的會等很久,參觀博物館的人潮已經出現。


貝爾加蒙博物館:整館呈現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完整遺址和當時生活方式。其中又以土耳其境內貝爾加蒙遺址最為知名;遺址於1878年德國考古學家於土耳其境內貝爾加蒙古城所挖掘,之後帶回德國柏林以規模宏偉、重現局部古代都市的考古學博物館作呈現,讓全世界遊客都可以親睹當時年代的建築和歷史脈絡。柏林觀光局推薦,若到柏林只有時間參觀一間博物館,貝爾加蒙博物館是最佳的選擇。(註:貝爾加蒙大祭壇於2014.9.26~2018將進行整修,開放時間依館內規定,團體導覽需提前預約。)

  

  

  

 

  

導覽完博物館文物,領隊給大家30分鐘放風時間,讓大家四處逛逛想看的文物及美景。我與老婆就先逛一下紀念品店後就走出戶外拍建築美景。一出門口發現參觀博物館的人潮也真不少,隊伍比剛進來時還要長了。走了大約2~3百公尺就先拍這個氣勢雄偉的建築,經過領隊介紹才知道是舊國家美術館。

舊國家美術館(也譯舊國家畫廊,德語:Alte Nationalgalerie)是一座位於德國柏林的美術館,展出柏林國立博物館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畢德麥德(Biedermeier)、印象主義及早期現代主義藝術作品。該博物館位於世界遺產博物館島上。

經過領隊和大家約定在這集合的走廊(在舊國家美術館前方)。

還有一些時間就和老婆先跑來拍舊博物館。

柏林舊博物館(Altes Museum)位於柏林博物館島南側。由普魯士建築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enkel)建造於1823年至1830年間,是一座新古典主義的建築,也是博物館島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館。目前該博物館在柏林國家博物館系統內,主要展出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品。1999年作為博物館島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

在19世紀社會文化藝術風氣的影響下,深受洪堡兄弟影響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下令建造一座博物館,用以展示收藏的藝術品。博物館選址在當時普魯士王宮的對面,附近有兵工廠和柏林大教堂。這構成了當時普魯士首都的中心標誌性建築群。博物館最初叫皇家博物館(Königliches Museum),1845年改為現名。

在舊博物館之後,博物館島陸續建起新博物館、舊國家畫廊等四座博物館,形成一個博物館建築群。舊博物館自1904年起以收藏古典藝術品為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兩年裡,舊博物館遭到嚴重地損壞。二戰後,博物館島被東德所控制,並開始著手對舊博物館進行修復,該項工作一直持續到1966年。自這之後,舊博物館主要展覽東德的當代藝術和舉辦特別展覽為主。

兩德統一以後,在舊博物館的一樓開始重新展出古希臘藝術品。在2010年在二樓新增了伊特魯里亞和古羅馬藝術品的展覽。目前舊博物館在「博物館島藍圖2015」(Masterplan Museumsinel Berlin 2015)的改造計劃當中。

 

也順便拍讓人很容易分不清楚的柏林大教堂,有人會誤認為柏林主教堂。

柏林大教堂(德語:Berliner Dom)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於柏林市區博物館島的東部,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由於其英文寫作Berlin Cathedral,柏林大教堂有時被誤譯作「柏林主教座堂」,但該教堂屬於路德宗,並不是主教座堂,也從未有主教進駐。天主教柏林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為其不遠處菩提樹下大街上的聖海德維希主教座堂。

柏林大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現址附近已經有一座教堂,當時是霍亨索倫王家宮殿的一部分。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上,約翰·鮑曼(Johann Boumann)設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教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1822年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義風格。1894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毀這座教堂,並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設計建造了帶有文藝復興式風格的柏林大座堂,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大教堂遭到盟軍轟炸並發生火災,由於無法接近並滅火,圓頂被大火燒毀並落入地面。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圓頂來保護大教堂。修復工作從1975年開始。1993年教堂重新開放。重建後教堂原先的很多設計和裝飾被簡化了。

集合時間快到了,就趕快在橋上拍施普雷河、柏林大教堂與柏林電視塔合影,之後就快走方式趕回集合地點。時間剛剛好準時抵達。運氣真的很好,目前都是遇到大睛天(天氣不好時都剛好在館內參觀)。

上車後我們一路順暢來到了洪堡大學並下車參觀。

洪堡大學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學2012年6月入選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

導遊帶我們參觀洪堡大學法律學院時旁邊的柏林國立歌劇院正在施工,想拍張法學院正面我都已經靠著施工牆,16mm廣角鏡還是吃不下來。法學院真的很大。

導遊小姐解說;法學院設計最特別是地下書庫部份伸延至前面廣場下方,並在廣場地面開個天窗,以方便讀書讀得頭昏眼花的學子得以向上望望調劑調劑心理。

在柏林處處都可以看到維修工程都在進行著。隨著參觀時間飛走,我們肚子也差不多都餓了,大家就上車去吃午餐了。

午餐:柏林特色餐廳

經過時目光被餐廳的紅色樹葉吸引,心想目前這時間應該沒有紅葉才對。

到了餐廳門口,確認是真的紅葉,不是塑膠紅葉。

午餐後就搭車前往新國會大廈,結果就遇上了塞車。

德國國會大廈 官方名稱為「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德語: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äude)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米特區的一座建築。1894至1933年間首先是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後來在威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議會會址。1933年被火焚。二戰後遭到廢棄,東德在東柏林另建共和國宮以召開人民議會,西德也在波昂以聯邦大廈召開聯邦議院。1960年代該建築受到局部翻修,但是直到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的時候才得到完全恢復,此時根據建築設計師諾曼·福斯特的方案重建。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裡選舉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開始它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德語中Reichstag一詞本意為國會,產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現在專指德國國會大廈,而Bundestag則用來表示現在的國會。

參觀完國會大廈就搭車經過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區及◎19世紀建造新歌德樣式的紅色市政廳;因為領隊貼心的為我們旅客著想(有人會身體不適),我們就搭車經過,就沒有下去參觀。

行程結束後,可以在菩提樹下大道和斐特烈大街週邊閒逛,或是尋找一間藝文咖啡廳坐下來享受午後悠閒的時光。

回到飯店有二個半小時自由時間,可以歩行逛逛飯店附近景點,如;柏林的象徵, 於1791年完成的普魯士王國的凱旋門◎布蘭登堡門、二戰後為紀念1953年蘇聯軍隊鎮壓東柏林的示威—東德六一七事件,而在1990年德國國慶節上改名◎6月17日大道、◎19世紀建造新歌德樣式的紅色市政廳及◎德國新國會大廈。

領隊告知我們今天印度總理會住在飯店。果然回到飯店門口時,又是一群記者外加保安人員。

我跟老婆就先回房整理一下等等去逛街的裝備。順手補昨天沒拍到的相片,房間真的很寛長。

浴室也是乾濕分離,還有浴缸。這是整個行程中住的最寛長房間。

領隊帶著我們想逛商店的團友出發去商圈採購。逛了一圈之後才發現,原來昨天下午行程及今天行程都在飯店這附近,不過要歩行全逛到要有過人的體力。

當我們逛到DM時就去找維他命C發泡錠,我怕買到地雷口味就先買一個回飯店試試(雖然出門前有看過人家建議的瓶蓋顏色,比較沒有藥味),但還是自己試比較沒誤會(我舌頭比較異常)。橘色蓋子的維他命C喝起來是柚子味道沒有藥味,但會帶點刺刺的感覺(就像喝汽泡水的口感一樣)。

逛了好幾家商店,老婆只買了3樣生活用品就回飯店了。此時發現逛街也是很耗體力。

回到飯店休息一下,到了用晚餐集合時間。晚餐:柏林電視塔套餐(含電梯門票)

柏林電視塔,從1965年時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興建,於1969年10月3日落成,原為365米高,1990年又增加了一個天線,在原有高度上增加3米,成為歐洲第四高塔。觀光台設在204米處,在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42千米遠,旋轉餐廳在觀光台上部,原為每小時旋轉一圈,1990年改為每30分鐘轉一圈,電梯到達觀光台需時40秒。

領隊被我這隻脫韁野馬...只好放風20分鐘讓我們拍照(因為這時間比較沒有人在噴水池及廣場上)。

來拍個不一樣距離的柏林電視塔。

集合排隊等上塔,柏林電視塔真的很高,搭電梯時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往上看到電梯外部(電梯往上時要站在最裡面),當電梯上升時可以感受到高速電梯的快感,我剛好站在被金屬天花板檔住的位子。

今晚將在柏林電視塔旋轉餐廳享用晚膳,在204高度上享受這綺麗的夜晚。來杯啤酒加上美景臉上已微醺。

服務人員來上前菜了,底下紅色的肉是生的哦,吃起來有點像臘肉。

主菜上場了,不過我盤子上牛肉的筋有點難處理,最後就放棄了。團友+老婆分食的主菜也讓我飽到不行。

都已經晚上7點多了,天空看起來就像台灣下午3、4點的感覺。

從電視塔看著施普雷河、柏林大教堂、舊博物館、舊國家美術館、下午逛的商圈、我們連住二晚的飯店、布蘭登堡門......。這些景點就近在咫尺。
回到飯店遇到印度保安人員,我們也很不想跟他們座同一部電梯,但他們隨時都是警戒狀態讓人佩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純德 華友 華友旅行社
    全站熱搜

    Cedric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